查看原文
其他

服务冬奥,南信大校友“算天”忙

融媒体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04-08

往期精彩

来收,全球南信大人的虎年祝福!

给您拜年啦!超萌新款红包封面返场,手慢无!

终于等到你!南信大专属红包封面,开抢!


冬奥开幕,万千瞩目
NUISTers和全国人民一样
都期待着为运动员争金夺银而喝彩
但你知道吗?
在赛事风云的背后
把脉气象风云也至关重要!

今天,就和小龙一起追踪气象人眼里的冬奥会
聆听南信大人和冬奥会的故事



气象和冬奥有啥关系?气象预报是冬奥会赛事的“发令枪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冷”,那气温是否越冷越好呢?

“冬奥比赛70%以上都是户外的比赛,寒潮、大风、低能见度以及温度都是影响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天气因素,一是影响运动员的安全,二是可能会影响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冬奥气象中心首席气象官曲晓波这样解释。

专家告诉我们,风力风向对于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安全和空中姿态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能见度则会影响运动员、裁判员的视线,是决定高速滑行项目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还有,一旦出现自然降雪,雪道需要及时清理,否则会影响比赛。总而言之,气象状况直接决定着冬奥比赛能否安全顺利进行。




服务冬奥,“算天人”做些啥?精细气象服务,“神器”助力精彩冬奥

面对复杂山地气象精准预报等国际公认难题,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后,中国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筹备工作,组建气象服务核心团队,在以往人迹罕至的陡坡、山顶布下精密气象监测网。目前,包括赛道气象站在内,3个赛区里建成441套现代立体观测设施,加上各类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形成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了冬奥赛区的精密监测。

从大气科学可预报性的角度来说,空间越精细,预报时段越长,预报难度就越大,往届冬奥会客观气象预报基本上是以千米网格为主,实现更新频率多为半小时到一小时,陈明轩介绍:“本次北京冬奥会力争做到‘百米级’‘分钟级’,气象预报网格精细到100米甚至67米,更新频次最高为10分钟,实现了质的飞跃,为‘一场一策’‘一项一策’冬奥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把脉风云,南信大校友“算天”忙
服务于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的专职预报员,总计52名。除了北京、河北两地气象部门的预报员,还有多名从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气象部门抽调的优秀预报员,中央气象台也派出5名预报员进驻一线。从2017年开始,这些预报员每年冬天在赛区开展实战训练。而在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团队一共35人,其中毕业于南信大的就有22人。

在冬奥“模拟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2021年11月底举办的“相约北京”2021/2022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赛事作为北京冬奥会测试活动,可以说是冬奥会的“模拟考”,预报员们交出了优秀“答卷”。“雪是赛事成功的关键”,我校2006届校友、北京冬奥会云顶场馆气象服务团队队长、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宗涛说。11月底的张家口地区常年日均气温偏高,地面积雪留存难度大,雪量和雪质很难满足赛事需求。“让造雪效益达到最大,需要合适的天气窗口期。”李宗涛介绍,“为此我们研发了造雪融雪预报模型。”

李宗涛在工作中

探索山谷冷池效应,预报服务更有底气



“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等待冬奥会的实战检验。”同为南信大2006届毕业生,徐玥负责越野滑雪项目的场馆预报。

越野滑雪被称作“雪上马拉松”,其赛道盘旋在山坡和山谷之间,冷池效应明显。“这种山地小气候的预报与平原或城市的天气预报截然不同。”徐玥表示。她举例,尤其是日落时山谷气温下降得较快,有时一小时能降温4℃至5℃,导致夜间山谷气温比山顶气温还要低,形成冷池。

为了提供更好的气象支持,3年前,团队便开展了一系列冷池试验,在山坡上放置了多个温度计,连续观测数月温度变化,制作了冷池环流模型。团队还组织队员进行培训,系统学习山地气象学知识,进行山地局地小气候实地观测试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团队对整个山谷的局地气候特点和预报服务更有底气了。

预报员清理被雪覆盖的气象观测站

雪中观天,感受到气象工作的意义



2012年毕业于我校大气科学专业的郭宏是冬奥和冬残奥会气象服务团队队员、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现场气象预报员。


“是的,没错,未来一周的天气都比较适合造雪”,“没有问题,我们随时提供气象数据”,“对,这两天白天最高气温比较高,对造雪有一定的影响”……每天,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山地运行团队的对话都在如期上演。



为了做好场馆造雪工作,郭宏和同事每日给山地运行团队提供气象预报产品,严密关注场地气象实况,认真分析造雪窗口期,不断与山地运行团队人员进行沟通,给出每日适宜造雪的时间段,以及未来几天的温度变化情况。“我越来越意识到气象对于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意义,场馆运行团队十几个领域,上千工作人员全部围绕体育竞赛领域开展工作,而气象是赛事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郭宏说。


“通过我们气象团队辛勤努力的工作,我们的预报被场馆团队肯定,也越来越被重视,我相信在预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气象工作一定能够在北京冬奥会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郭宏(右一)与同事核对气象数据

往返于云顶滑雪公园的山脚和山顶之间



2011年毕业的钱倩霞是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的预报员,这是她加入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团队的第四个年头了。每年冬季,她都会与队友们一起参加冬奥会河北赛区气象服务团队驻训。驻训期间,他们经常往返于云顶山脚和山顶之间,体验着各种天气。“崇礼的冬天很美,但我们无暇观赏美景,而是在比赛场地专注地感受着风和体感温度的变化,记录下相关数据,并通过记录天气的变化,分析难点、积累资料。”钱倩霞说。

连续几年的驻训,以及驻训期间参加在崇礼举办的赛事气象预报,最大收获是对冬奥会赛时如何做好对运动员、教练员、会务等人员现场服务有了更精确的认识。“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家国情怀,尽最大的努力,为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冬奥会比赛已经拉开战幕
为中国冬奥健儿加油的同时
我们也为赛事背后的“算天人”点赞!
在这寒冷却充满相聚喜悦的冬日
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

文字:李佳妮
内容综合中国气象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焦点访谈等
指导:方向 严常坤
编辑:陆王欣怡
责编:魏子奇
审核: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